湖北日報訊 父親送我的第一本書是本剪報,裡面大部分文章來自湖北日報。
  70後的我,兒時,家境清貧。那時,學校沒圖書室,家裡更沒錢買課外書,哪個同學要是得到一本課外書,如心肝寶貝,“非換看不借”。我沒書拿去交換,就代同學打掃教室衛生,以此換書看。打掃衛生後回家,天色已晚,不時聽到狼在學校對面的大山上嚎叫。
  父親看我經常回家一頭灰,就說給我“搞一本書”。當時他在大隊村藥房挖中草藥,附近有人長皰生瘡,敷他挖的草藥,居然醫好了,且從不收錢。
  念小學三年級的一天,父親送我一本“書”——飯粒粘合的一小本剪報,針線縫著,有的沒粘好,手指頭還能插進夾頁中。有的報紙上紅糖粒沒去乾凈,有的還巴著小截麵條。父親遞給我時說:“朋兒,拿去換書看,以後記得早點回。”
  原來,父親用鋤頭“挖”來報紙,母親留下包紅糖、麵條的報紙。母親不識幾個字,但凡是看到有字的紙都要給我保存。
  從這本“書”上,我認識了湖北日報,尤其喜歡“東湖”副刊,放牛時就帶著它,背上面的文章。一次作文課上,老師讀我的作文,又給大家講這本剪報。當他看到上面的糖粒和麵條時說:“這既有‘營養’又有‘甜頭’啊!”
  如今,一提筆寫作,我就想起那本剪報。
  英山縣白石坳小學 唐海朋
  (原標題:粘著糖粒的剪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c90zcky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