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本報記者 王素潔 白皓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23日03版)
  大學畢業後,黎炯選擇了一條被父輩認為“不務正業不成器”的路——回家鄉貴州省荔波縣堯花村養山雞。
  在外打拼多年,已成為外企主管的張少偉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——回家鄉貴州綏陽縣溪源村種西紅柿。
  在貴州,像他們這樣願意回到農村幹事創業的青年越來越多。而貴州要完成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,“重點在農村”已成為廣泛共識,如何讓這些有知識的青年“回得來、留得住”,讓土地重新贏得青年的眷戀,也成為擺在貴州各級團組織面前的重大命題。
  助“領頭雁”拓商路
  這是一條黎炯已預想了諸多困難的創業路,但好不容易在山溝里養大的野雞無人問津時,他才真正感受到了“一籌莫展”。
  想起養殖基地落成時,團荔波縣委曾專門來調研過,黎炯抱著“一點微茫的希望”,敲開了團荔波縣委書記覃農子辦公室的門。
  聽了黎炯創業的困難後,覃農子認為,創業路上總有被潑冷水的時候,但千萬不能讓一盆水把創業青年的心潑冷了,況且像黎炯這樣的年輕人很可能成為農村創業致富的帶頭人,是當地經濟發展最需要的“寶貝疙瘩”。
  於是,幫助推廣山雞成了團縣委的“頭等大事”。縣裡搞“梅花節”,團組織幫忙聯繫展位,還協調電視臺擠出時段“打廣告”,甚至縣裡開會,團縣委的同志都幫著發山雞的宣傳名片。10多天時間,黎炯養殖基地的優質山雞就銷售一空。
  團組織自此在他心裡扎了根,讓他覺得返鄉創業路不再孤單。
  如今,他的養殖基地已有山雞5000羽,還帶動了20餘戶當地群眾共同養山雞致富。
  團貴州省委在調研中發現,農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是困擾黎炯這些農村致富“領頭雁”的棘手問題。
  為了幫“領頭雁”掃清這一障礙,團貴州省委按照“團組織搭台、農村青年唱戲”的思路,著力為創業青年提供農產品市場信息、產供銷對接、產品升級及品牌推廣服務,從而拓寬市場銷路。
  和黎炯一樣,80後“快樂菜農”張少偉的大棚蔬菜,也得益於團貴州省委的這一“拓路”之舉。
  瞅準了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前景,張少偉2009年回到家鄉綏陽縣溪源村進行西紅柿栽培,併在一年內成立了佳鑫農業專業合作社。從外企主管“變身”田間菜農後,“做一個快樂的農民”就成為張少偉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
  然而,這個“快樂菜農”在創業初期遇到了種種“不快”,最讓他頭疼的,就是“有好產品,但沒名氣、沒銷路”。
  令張少偉沒想到的是,團綏陽縣委主動找上門跟他對接,提出幫忙解決這些“不快”——從去哪些場合推介到產品的標簽怎麼設計,團綏陽縣委副書記唐璇都全程參與。
  探索智力支持新模式
  如果說幫助農村創業青年推廣只是“小門路”,那麼貴州團組織推出的各類創業培訓和技術服務,就是從長遠層面開闢的一條“大道”。
  近年來,團貴州省委分別在省級、市(州)級、縣(市、區)級及鄉鎮四個層面舉辦培訓班,重點培訓農業實用技術、電子商務、創業思路及職業技能等內容。僅2014年,全省開展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培訓就達38540人次,其中電商培訓500人次。
  “隨著農村青年創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,相關知識和技術的缺乏就成為其發展瓶頸,這種情況下,團組織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智力支持。”團貴州省委青農部副部長孟蘭說。值得註意的是,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漸成這一系列智力支持的亮點,助力“電商扶貧”更是被貴州各級團組織列為一項重點工作。
  不久前,從浙江溫州來貴州開起“淘寶荔波館”的傅智建,被當地團縣委禮聘為“青年創業導師”。這個大學里就曾被評為“創業之星”的年輕導師,拿出了一套貴州電商O2O扶貧新模式:在一個主要景區和縣城,開設一個愛貴州O2O體驗館;打造一支大學生電商服務團隊,開設一批網店;打造“一縣一品”特色旅游商品。
  “荔波是國家級貧困縣,電商基礎薄弱,但如果能在一個貧困地區把這個電商扶貧模式做成功,那就有機會在其他地方複製。”傅智建說。
  他還表示,合作小伙伴一定要找貴州當地最有創業精神的大學生,變輸血為造血,“他們對家鄉有感情,留得住,幫貴州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願望也更強烈。”目前,他的荔波館作為全省第一家O2O模式的旅游農產品體驗館試點,就已帶動10多名貴州籍優秀大學生來荔波創業就業。
  事實上,這也正是貴州團組織看重農村電商的原因。站在“同步小康”的關口,貴州這個貧困、留守人口大省,對“傅智建們”的渴求,比以往都要強烈。
  在團貴州省委的規劃里,除了加大對農村電商的培訓外,還將繼續開展“萬名農村青年創業培訓計劃”、“千店萬人”創業圓夢計劃等,通過創業帶動就業,培育一批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。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,培訓農村青年10萬人,幫助3萬名農村青年提升素質轉移就業,扶持1萬名農村青年創業發展。
  聚幫扶合力
  2012年,經過一番實地調查,盧猛的弟弟給家裡帶去了盧猛在貴州思南縣“種茶葉“的真實情況後,遠在湖北的父母才相信他沒有在外“搞傳銷”。
  此前,盧猛丟下在武漢的高薪工作,跟著大學里一起“做過創業夢”的同學來到思南縣,以知識入股的方式幫助當地的常青種養合作社“改頭換面”——運用專業知識和先進管理理念,圍繞“合作社+核心基地+農戶”的組織模式,推行KPI考核制度;用有機生產、生態養殖、構建循環系統,建立以有機茶為主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,讓這個一度瀕臨“散架”的合作社走上了可循環生態發展之路。
  然而,盧猛體味到的個中酸楚也不言而喻,從繁華都市到深山,物質條件的匱乏倒在其次,心理上的煎熬顯得更加“磨人”,“經常連個聊天的人都找不到”。
  不過對盧猛而言,“留下來種地”的誘惑始終更大:能實現自己的創業理想,可以清晰看到進步的成果,還有各類“自找上門”的創業服務……
  作為團貴州省委和貴州省科技廳“聯合培養”的青年科技特派員,他不僅可以獲得科技部門“以獎代補”等項目的幫扶,還能得到團組織的“青年小額貸款”、“青年創業卡”和“青年創業導師”等項目的支持。
  在團貴州省委書記塗妍眼裡,這些放棄城市優越環境,來貴州農村逐創業致富夢的年輕人值得大力“點贊”,更需要得到團組織全方位的支持。但是,團組織的資源有限,僅靠團組織的力量“單打獨鬥”肯定不行,必須積極協調各類資源,匯聚各方幫扶力量。
  為此,除了與省科技廳聯合下發《關於實施青年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的通知》,培養盧猛這樣的科技特派員,團貴州省委還與省委組織部、省人社廳、省農委等7部門聯合下發《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青年創業致富服務工作的通知》,探索服務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“合力模式”。”
  與此同時,為緩解青農創業貸款難的“老問題”,團貴州省委與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聯合開發“郵青時貸”專屬金融產品,採用互惠擔保貸款、聯保貸款、抵(質)押類貸款、信用貸款方式,專門為“領頭雁”培養對象、青年創業人才培養對象、青年創業帶富基地、青年創業園區提供金融支持,2014年已為上百名創業青年發放了貸款。
  在塗妍看來,扶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,是避免土地“後繼無人”的破題之舉,貴州各級團組織將繼續積極整合各類資源,給農村青年創業創富提供從市場服務、智力支持到金融服務的全方位幫扶,為農村創業青年拓路。  (原標題:讓土地重新贏得青年眷戀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zc90zcky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